九月将至未至,校园里的气息已然焕新。当孩子们准备迎接新知时,宿州市红十字应急救援队也带着一份特殊的“课程”走进了校园。没有统一的课本,教具是模拟人和绷带;不讲授公式定理,只愿传递在危急关头伸出手去的信心与能力。
8月27日,救援队的身影,出现在宿城一中校本部的操场。
清晨的操场,两千多名师生齐聚。救援队的宣讲,为新学期的校园生活,筑牢了一道看不见的安全防线。内容很实在:什么是“黄金四分钟”,如何判断呼吸,怎样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一遍遍清晰的演示。当模拟人成为全场的焦点,安全的意识已随每一次按压,沉入心底。
8月28日,救援队转战宿州市雪枫中学二中分校区。
在这里,重点被放在了“做”上。从按压手势到发力技巧,队员们一一指导、反复纠正。海姆立克急救法那个关键的拥抱,心肺复苏时的结实按压,在一次次练习中,从生疏到熟练。技能唯有掌握在手,才能在千钧一发之际,化为真正的力量。
9月2日上午,救援队来到宿州技师学院。
面对常被提及却少人实操的AED,队员们用最朴素的言语,拆解了它的使用步骤。开关在哪里,贴片怎么放,跟着语音提示做——复杂的畏惧感,在清晰的演示中消散。为同学们揭开“救命神器”的神秘面纱,正是救援队此行的目的。
几场宣讲,几番奔赴。场景在变,面孔在变,但救援队队员们专注的神情与耐心的讲解始终未变。默默播下敬畏生命的种子,赋予大家挺身而出的底气,是红十字救援队坚守的意义。
这堂必修课,没有铃声,却已悄然在心间上课。救援队的脚步,还在继续。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