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宿州居民因病逝世,捐献角膜和遗体

作者: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0-06-09 11:13:08   您是第0位浏览者 字体大小:【     】 打印

 67日宿州市埇桥区一居民大山(化名)不幸因病逝世,安徽省红十字遗体器官接收站负责人,市、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以及红十字志愿者约30人,为大山举行了遗体告别仪式。

半月前表达捐献意愿 临终前嘱咐亲人兑现承诺

    半月前,宿州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接到一个电话,一位肺癌患者想捐献遗体,想在生前将手续办好,了却心愿。病榻前,大山形体消瘦,已被病魔折磨了1年多,知道时日不久,生前唯一的心愿就是将遗体捐出,希望人类有朝一日能够攻克癌症难题,因长期备受病魔困扰,这也更让他深感医学研究对于挽救生命的重要性嘱咐亲人一定要将此事办好。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见证下,他郑重地填好表格,签好字,了却了生前捐献遗体的愿望。

角膜帮两名患者重见光明 遗体用于医学教学研究

6月7日10时许,大山停止呼吸。捐献的眼角膜将失明的患者重见光明遗体捐献给蚌埠医学院用于教学研究这也是今年通过宿州市红十字会捐献的首例遗体。对大山而言,捐献遗体是让活着的人有机会活得更好,是他另一种意义的重生这份大爱让人肃然起敬。

我们称遗体捐献者为‘大体老师’,他实际上就是医学生的无言良师,对医学生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正是这些捐献者不断推动着医学的进步。

红十字工作人员及志愿者现场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及志愿者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全体肃立,向大山的遗体默哀,表达对的沉痛哀悼。对于大山及其家人的壮举,在场人员十分钦佩,再次肃立,向的遗体三鞠躬。最后,志愿者们怀着沉痛的心情依次向大山的遗体告别。

 

目前,我市已有330人进行了遗体(角膜)捐献登记,其中51人成功实现了捐献,而大山也成为我市2020年首位实现遗体捐献的志愿者对社会来说,遗体捐献对社会医疗卫生事业有极大的贡献。对个人来说,遗体捐献是种高尚人格的体现,是一种对自身对社会乃至对自然的一种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WPS图片-修改尺寸.jpg

WPS图片-修改尺寸(2).jpg

WPS图片-修改尺寸(3).jpg